上次在臉書看到他人轉貼的文章,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王汎森 院士的文章讓我很有感觸,寫了一點摘要心得~

    看完文章後其實蠻挫折的,因為我雖是研究生,一點都沒有研究生的態度及想法,都在做大學生的事,這就是媽媽說的:當學生最幸福!錯過了當單純大學生的生活,便是無法再重來!

1.文章說大學生所做的事是接受知識的,但是研究生是在創新知識,就像是院士在美國拿到的學位證書上,便是用拉丁文寫著:恭喜你對人類的知識有所創新,因此授予你這個學位。研究生需要體認自己不再是個容器,等老師把某些東西倒在茶杯裡,而是要逐步發展和開發自己。研究生不是要對所有新奇的課都照單全收,而是要有問題取向的安排,來幫助你完成論文,不像是大學生要開創自己接受任何東西。

2.學習是一種 self-help,在老師的引導下來學習self-help,不像大學單純用聽的,而是帶著好奇和興趣,還有熱忱的新來探索這個領域,研究生另一個重要階段就是Learn how to learn,就像是許多的長輩都告訴我,其實碩士只是一個學習研究方法的歷程,到底自己做的研究如何,則是另外一回事。

3.Research字的意義是什麼呢?search是尋找,而research是再尋找,也就是不斷的一遍一遍再尋找,進而使你的生活和學習成為一體。兵學大師蔣百里兵書中說:「生活條件要跟戰鬥條件一致,近代歐洲凡生活與戰鬥條件一致者強,凡生活與戰鬥條件不一致者弱。」,研究生也要體認到research是一個持續且反覆的過程,非一個進度表,做完就不需重頭!

4.文采像個人的生命一樣,英文叫style,如何訓練自己呢?挑戰一個你做不到的東西,不一定要求自己每次都能順利克服挑戰,但要努力嘗試。要有論文是一個訓練過程的信念,大規模的論文誰都寫得出來,問題是寫得好不好,因為這個大規模的寫作,有這麼許多的註腳,還要注意首尾相映,使論述一體成型,而不是散落一地的銅錢,是一間大禮堂,而不是小小分割的閣樓。為了完成一個大的、完整的、有機的架構模型,必須要從小規模的篇幅慢慢練習。

到寫論文的時候,要建構一個屬於自己的知識樹,掛相關的東西,不要掛不相關的,也要慢慢捨掉掛不上去的東西,並隨問題和關心領域,讓這棵知識樹有主幹和枝葉。形成知識樹的方法就是那重要的五、六本書要讀好幾遍。跨學科涉及到的東西必須要對知識樹有助益。

5.養成遵守學術格式的寫作習慣

6.留下時間精緻思考

7.研究生要有兩個感覺,責任感和罪惡感,要有很大的責任感,去寫出好東西,如果今天沒有好好做幾個小時的工作,會有很大的罪惡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